水稻“上山”:当前观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3-03-07 10:20:29


(资料图片)

“地块二,折合亩产736公斤……”去年10月底,在云南开远市中和营镇旱地水稻种植示范区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和当地村民一起测产。  530多亩平均亩产661.81公斤!“都是优质稻,产量高、口感好。”朱有勇对结果很满意。中和营镇的旱地水稻种植示范区是云南推动水稻旱地种植,解决山区农民口粮的一个缩影。  水稻,自古以来都是种在水田里。我国一些山区,群众没有水田,不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为破解这一难题,山多旱地多、水稻产能不足的云南,近年来积极选育适宜旱种的杂交稻品种,并集成轻简化种植模式,让水稻“上山”,开辟了稻谷生产新途径,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体现。

技术突破,水稻能“上山”中和营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缺水,气候干旱。多年来,中和营镇只种耐旱作物。朱有勇说,脱贫之后,大米成为基本口粮,但要到市场去买,当地村民特别想吃自己种的大米。  社会需求就是创新的驱动力!科研团队便着手研究“水稻旱作”。  水稻旱作,并不是把水稻插在旱地里那么简单。朱有勇团队面临的首个问题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禾本植物分蘖能力。朱有勇说,分蘖,通俗地说是一棵秧插下去长成一丛稻株,一粒稻谷变成几十粒,水稻淹水种植,需要在水里才能完成分蘖。  团队利用杂交优势育成的系列新品种,能实现在旱地与在水田里一样分蘖旺盛,并且根系发达扎得深,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强,抗旱能力增强。  除草也是令农民头疼的事。旱地杂草比水田多得多,旱地水稻出苗后,适逢高温多雨季节,杂草长势快,种类繁多,与秧苗争肥、争水、争光,导致旱稻减产。原来许多村民看到草出头才除草,研究团队为村民提供杂草萌芽期封草技术,选择适用除草剂,便能及时有效解决杂草问题。  还有水肥管理技术,一下子让老百姓掌握很困难,科研团队就办培训班、搞示范田,让大家看到成果,相信水稻旱地种植技术。  朱有勇说,他们的技术突破了两个关键难点:一是利用杂交优势突破水稻旱地种植分蘖不足的难点,育成旱地条件下分蘖旺盛的“滇禾优615”等系列品种;二是基于旱地杂草的生长发育规律,研发出水稻旱地种植的封草技术,解决旱地杂草危害严重的问题。  随后,朱有勇团队在中和营镇做示范。一开始定的亩产目标是500公斤,而测产下来,最高达736.28公斤,超出朱有勇的预期。

推广有力,群众受益多云南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405亩旱种杂交稻获丰收,总产28万公斤。“村民人均可得稻谷逾千公斤。”朱有勇说,村里只有旱地,以前村民吃大米要去市场上买,因推广旱种杂交稻,村民实现了“大米自由”。  云南山区面积大,水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水稻种植缺水。水稻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杜云龙说,杂交稻旱种需水量不高,可充分发挥云南山地产粮的潜力。  为集成推广最佳种植方式、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产量效益的旱种绿色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云南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群众等形成合力,积极培育生产主体、建设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应用。  2022年,云南出台杂交稻旱种推广实施方案,以海拔1700米以下雨热资源丰富的中低海拔区旱地作为重点,推广种植50万亩。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道金荣介绍,有关方面还建立专家指导组,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西双版纳州去年旱种杂交稻面积10.6万亩。“最高亩产550公斤,最低400公斤左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普丽花说,前几年州里进行旱种试验,与经济作物套种,积累了一定经验。2022年利用无法种植大春作物的田地种植,为群众提供农资补助、技术指导,推广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种植模式。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云南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安排1亿元的推广资金,以补助农资等形式,减轻农户种植负担。“我们免费提供种子、育秧农资。”开远市灵泉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荣建文说,他们已在平缓旱地推广100亩旱种杂交稻,群众接受度较高。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全省杂交稻旱种2022年试点任务超额完成,今年预计推广面积不少于50万亩。开远市灵泉街道崩打村种植户张伟去年尝试杂交稻旱种,2022年种植面积4亩多,平均亩产超400公斤。在农技推广部门指导下,张伟全程按技术规程种植,获得丰收。

扩面提质,让“滇禾”出滇相对于普通水稻,尽管旱种的杂交稻需水量较少,但种植地年降水量仍需满足一定标准。“大部分适种的南方山区,靠自然降雨就能实现水稻生产,可节约生产用水等成本投入。”朱有勇说,新技术还省去育秧、插秧等环节,在整地、播种、施肥、施药、收割等环节更加便利机械化操作,省工省力成效明显。  有关学者认为,杂交稻旱种利用传统旱地种植水稻,开辟了稻谷生产新途径,对推进我国缺水并适种地区种植稻谷,进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需加强工作力度,扩面提质。  目前,云南已选育适宜不同海拔高度的“滇禾优615”“云陆142”等杂交稻品种,它们具有耐旱、抗病、分蘖力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利于在不同地区开展旱地种植。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博士李娟介绍,全省大面积推广的“滇禾优615”是该所与企业联合选育适宜旱种的杂交稻品种,该品种利用杂交优势在旱地条件下根系分蘖依然旺盛,并具有耐冷的优势。全省10余个点位测产统计显示,该品种的平均亩产逾500公斤。  云南通过建设旱稻核心示范区,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不同地区的旱稻生产,扩大对周边群众影响力。杜云龙介绍,在一些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的区域,可实行经济作物或果林与杂交稻旱种相结合,促进土地的多元化种植与利用。  朱有勇说,新技术推广要一步步走。农民需要掌握“最后一公里”的技术,完全接受需一定时间,农业科技人员要稳扎稳打。“针对杂草防治、虫害防控等内容,科研部门集成技术体系,并培训农户。”  2015年,朱有勇作为中国工程院驻村科技特派员在云南澜沧县驻村帮扶,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推广冬季马铃薯、林下中药材等科技成果,开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助力当地群众脱贫摘帽。现在,朱有勇团队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推广405亩水稻旱地种植,村民人均获稻谷逾1000公斤。  “论文不要锁在抽屉里,不要贴在墙上,论文要写在大地上。”朱有勇说,农业科技人员要接地气,成果也要接地气,科研成果就能真正地给老百姓带来效益,创造价值。他希望杂交稻旱种技术走出云南,让更多山区群众吃上自己种的大米。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水稻“上山”:当前观察

水稻“上山”:当前观察

“地块二,折合亩产736公斤……”去年10月底,在云南开远市中和营镇旱地水稻种植示范区里,中国工程...更多

2023-03-07 10:20:29
茄子“上树”

茄子“上树”

三四十根紫色长茄,错落有致地垂挂在一棵3米多高的树上,像极了古代仪仗伞盖上的流苏。  在位于深...更多

2023-03-07 10:09:44
靠数智供应链带“奔富村”致富——访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 世界微资讯

靠数智供应链带“奔富村”致富——访全国政协委员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更多

2023-03-07 10:26:02
成都官塘新村被油菜花田包围 春色如画

成都官塘新村被油菜花田包围 春色如画

油菜花掩映下的官塘新村民居。 张浪 摄孩童在官塘新村前的油菜花田中游玩。 张浪摄油菜花掩映下...更多

2023-03-07 10:20:03
10年磨出“两碗菜籽,一碗好油”|世界快看点

10年磨出“两碗菜籽,一碗好油”|世界快看点

“他们种的每一朵油菜花,都是给我的奖章!”黄桃翠笑着说。在四川盆地、江汉平原、赣鄱大地等中国...更多

2023-03-07 10:04:36
“Re:Think 2022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会议聚焦创新增强城市韧性

“Re:Think 2022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会议聚焦创

中国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3月6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Re:Th...更多

2023-03-07 09:14:25
环球热消息:甘肃玉门:茫茫戈壁 绿色电力“风光”无限

环球热消息:甘肃玉门:茫茫戈壁 绿色电力“风光

这是3月6日在甘肃玉门拍摄的大唐玉门昌马第一风电场风机。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加快推进千万千瓦级...更多

2023-03-07 09:14:47
都市田园春色好

都市田园春色好

3月5日,游客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科技园“两江田园牧歌”景区的油菜花田间游玩。近日,重庆市...更多

2023-03-07 09:20:39
代表风采录丨莫富元:二十八载不悔邮路

代表风采录丨莫富元:二十八载不悔邮路

莫富元在贵州省龙里县草原路邮政邮件处理中心手持当天需要分发的报纸(2月14日摄)。莫富元是中国邮...更多

2023-03-07 09:24:12
“绿水青山”变成了“幸福靠山” 焦点热议

“绿水青山”变成了“幸福靠山” 焦点热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诗麟航母事业、中国制造、“两山”理念、农业科技……3月5日上午,十四届...更多

2023-03-06 11:08:49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

琼ICP备202200967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