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2月29日电(文静)在江苏省新沂市高流镇老范村,水蜜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民产业,“甜蜜经济”让老百姓过上了“甜日子”。发展“互联网+农业”,建设智慧大棚与大数据中心,大大减少了种桃成本;补全产业链,逐渐唱响“春赏桃花、夏吃桃、秋吃桃胶、冬饮桃花酒”的“四季歌”;开展乡践学院建设,助力打造“甜蜜小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近年来,老范村的一系列发展举措,不仅让桃子走向全国各地,“水蜜桃+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更让一个不知名的苏北村庄蜕变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相关资料图)
“互联网+农业”,种桃不再“靠经验吃饭”
在老范村精品水蜜桃示范基地智慧大棚内,种植户范卫中打开手机里的智慧农业App,在“云端”监测自家桃园的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环境等指标,随后调整好水泵参数,启动灌溉系统,开始自动喷灌桃苗。
“以前我们都是靠个人经验来种植桃子,浪费人力物力,收益还不高。”范卫中介绍,自从村里建起智慧大棚,土壤里的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氮磷钾含量等关键数据,依靠科学数据种菜,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水蜜桃的品质。今年桃园的收成很不错,每亩产量达到了3000-5000斤左右,每亩效益可达6-10万元,相当于露天栽植的5倍。
2021年初,在当地政府与江苏省农科院的帮助下,老范村成功建设了精品水蜜桃示范基地,通过“云”科技赋能现代农业,让桃农们纷纷变身“智能管家”。
“原先需要3人2天完成的工作量,现在1个人1天便能完成。”老范村党支部副书记瞿兆华介绍,基地建设期间,当地供电部门还协助村里搭建了大数据平台,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形成数据清单,为农户下一步种植提供精准的指导。
瞿兆华口中的“大数据平台”,便是由国网新沂市供电公司引进的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可以提供“供电+能效”分析服务,在保证用电安全可靠的同时,帮助农户节省了不少成本 。“2021年,我们累计为老范村种植户节省成本约200万元,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国网新沂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老范村还不断改进桃树栽培、品种培育等技术,研发的“新白凤”“锦绣黄桃”等产品数次获奖,产品畅销江浙沪,以及北京、深圳、广州、湖南等地。截至目前,老范村已建成示范基地3个,带动205户1000余人增收。
补全产业链,范村桃农唱响“四季歌”
“老范村的土壤属于沙砾土,不太适宜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反倒适合种桃树,我们就张罗老百姓们一起种桃。” 瞿兆华说。
土地流转之后,水蜜桃种植渐渐成为老范村的支柱性产业,先后有100多户村民家庭成为“种桃专业户”,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
“桃农们越来越多,可每年成熟季,大家总会担心桃子储存与运输问题。”瞿兆华说。
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忧虑,2021年6月,老范村配套建成了水蜜桃冷链中心,占地4000平方米,年储存周转水蜜桃可达1.5万吨,极大缓解了集中上市销售的压力。
“桃子销售旺季时间短,而且集中,想要真正致富,还要探索‘桃+’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 瞿兆华说,桃花、桃果、桃木等都是宝,冷库建成后,老范村还探索了深加工技术,实现反季节销售。
目前,老范村已形成“春赏桃花、夏吃桃、秋吃桃胶、冬饮桃花酒”的四季产业链,年加工和销售桃制品300余吨,带动就业人员2000多人,村年产值达到1亿元。同时,还建有水蜜桃深加工生产线、水蜜桃匠艺工坊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
乡践学院助力打造“甜蜜小镇”
老范村四面邻水,面朝范蠡湖,背靠杨树林,每逢桃花盛开的时节,万亩花海宛若世外桃源。随着村里“种桃专业户”逐年增多,村民原先的分散经营状态逐渐显现弊端。为了形成产业规模效应,2021年老范村成立了“沙墩湖乡践学院”(以下简称“乡践学院”)。
乡践学院通过建设范蠡书院、乡践客厅、乡宴餐厅等场所,针对乡村振兴设计培训课程,为重点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进行资质申报、商标注册,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当地独有的水蜜桃品牌,助力老范村水蜜桃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乡践学院的指导下,老范村党支部依托“党建+村企联建”,办起了“苏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企业+股份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现已拥有社员142户,吸纳家庭农场30户、种植大户25户,亩均纯收入增加近2000元,合作社年净收入达30余万元。
“2022年,我们村人均收入可达32000多元,村集体收入可达123万元,比去年增加20多万元。” 瞿兆华自豪地说。今年,老范村还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产业亿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徐州市最美村庄”“徐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如今的老范村,成片的桃树让整个村庄处处弥漫着甜蜜的果香,一幅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图卷在老范村徐徐展开。
关键词: